×

医用红外热成像仪的预后及科研手段

2021/03/29

红外热像仪操作方便,可随时采集红外热像数据,及时发现体表温度的变化(包括温度变化范围、温度分布形状和温差大小),分析病情的变化趋势以指导临床。另外,红外热图可将图像存盘并随时提取调读,易于对病情动态监视。通过动态监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头面部远红外热像的变化。针刺前患侧呈充血性改变,面颊、内眦、眶上、额及舌区5个测温区温度高于健侧(P<0.05~0.001)。针刺后5个测温区左、右侧的温度无明显差异(P>O.05)。表明远红外热像可成为临床诊断、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无创客观评价指标。通过观察红外热图变化评估治疗尾骨痛的疗效。结果发现,热图显示与患者主观疼痛程度吻合。韩国使用红外热像仪对5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进行预测发现,当患侧区域最高温度高于健侧>0.5℃时,易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红外热像图可直观地将人体体表各部位温度的二维分布通过伪彩画面生动展现出来,为科研探索提供了新的手段。对实验性肿瘤动物模型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动态的红外热图、病理形态观察,并检测了血浆NO含量、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血浆NO含量、组织微血管密度随小鼠肿瘤生长持续增高,且与肿瘤区平均温度呈正相关。提示NO含量增高、肿瘤区微血管密度增高可能是肿瘤局部高温的原因。使用红外热像仪拍摄被测者手指在受到不同温度冷水刺激前后的动态红外热图像,并用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刺激前后指尖血流量的变化。结果发现,手指受到冷水刺激后,指尖温度产生非正常波动,未受刺激的手指也出现类似波动,但各手指的温度波动周期与血流脉动周期不同,证实了血管收缩神经的周期性调节是引起手指温度波动的重要因素。

当代数字化红外热像仪具有体积小、造价低、灵敏度高、无需制冷等优势,在空间分辨率与热敏度及相关分析软件等方面都较前有了较大提升,因其使用方便、无创伤、无污染,具有无痛、无创、简单、可重复、可量化临床数据的优势,易于进行临床检查和科学研究。

近些年来,红外热像技术凭借其特有的物理热敏性得到临床的重视,红外热像仪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甚至将其应用于外科手术中,如麻醉术、心脏手术;亦有不少学者、联盟在尝试设立红外热像图的诊断标准,但介于市面上红外热像仪型号种类繁多、相关配置软件各异,加之对各类疾病的大样本研究尚少,均难以形成有说服力的规范化诊断标准,从而阻碍了热像学的交流与发展。另外,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体表温度的异常变化可由多种原因造成,而目前医用红外热装置尚不能对体内不同深度温度进行测量、分析,降低了其诊断的准确性。相信随着高速、大内存微型计算机与软件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命科学探索的不断进步,医用红外热像技术将成为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技术。


分享到:0

下一篇: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于疾病诊断的应用

上一篇:汽车检测上的红外热成像仪应用

返回列表